一石激起千层浪! 15日,台高官管碧玲的一句话引发两岸舆论。 她公开表示大陆在台海"没有执法权",认为大陆海警的正常执法大多是"骚扰行为"。 对此,24日国台办发言人进行强势回应。 台高官喊话,大陆“没有执法权”? 15日,管碧玲在海洋环境管理研讨会,进行媒体答询时表示,“中国大陆进入台管辖海域的行为多为骚扰,而不是执法;执法权牢牢掌握在台方手中”。 管碧玲一句话引起轩然大波。 作为“海委会主委”,管碧玲在台海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 然而,围绕着她的争议并不是第一次。 早在今年2月的“2·14恶性撞船事件”中,管碧玲就因处理不当而备受批评。
针对2·14这起事件,管碧玲在台立法机构答询时首度公开致歉。 表示因为台海巡部门没有录像收集证据,让此事件在处理过程中无法迅速昭公信。 这次管碧玲再次成为焦点,源于她对大陆海警在台海正常执法行为的恶意解读。 她不仅声称大陆“没有执法权”,还指控大陆渔船存在“毒鱼、破坏栖息地”等行为。
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,引燃大众怒火。 从管碧玲的个人背景来看,她是典型的绿营理论家出身。 管碧玲出生于台中市丰原区,曾在国立台湾大学取得政治学博士学位,历任多个学术职务。
从法理角度看,管碧玲的"执法权"论调完全站不住脚。 台海海域从来不是台湾的"内湖",更不是民进党当局可以独占的“私产”。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,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这是写入联合国宪章的国际共识。 因此,大陆海警在相关海域执法完全合法合理。 面对管碧玲的挑衅,大陆的回应可谓迅速而有力。
中方回应,一针见血 9月24日,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对此事三句话定调。 第一句: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,海峡两岸都是中国的领土,中国对台湾海峡享有主权、主权权利和管辖权。 这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——主权归属。 无论管碧玲如何巧舌如簧,都无法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这一基本事实。 这不仅是历史的结论,更是国际社会的共识。
台海海域的主权归属更是毫无争议。 任何试图将台海海域从中国主权中剥离出去的企图,都是对国际法和历史事实的公然违背。 第二句:大陆海警在相关海域执法巡查是合法正当之举,目的在于维护相关海域渔业生产秩序、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。
这句话明确了大陆海警执法的合法性和正当性。 与管碧玲所声称的"骚扰"完全不同,大陆海警的执法行动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正当目的。 事实胜于雄辩。 多年来,大陆海警在台海地区的执法行动,不仅有效维护了海洋渔业资源,防止了过度捕捞,更多次救助遇险的两岸渔民,体现了"以人为本"的人道主义精神。 相比之下,有些国家却公然跨台海挑衅。
谁才是真正的"骚扰者",不言而喻。 第三句:民进党当局胆敢挑衅滋事,必须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。 这句话的份量最重,也最值得深思。 如果还有人继续在台海问题上制造事端,必将面临严重后果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三句话的表述方式体现了大陆在台海问题上的高度自信。 这种"四两拨千斤"的表达方式,能体现大陆在这一问题上的底气和决心。 从历史经验来看,大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表态,往往都会付诸实际行动。 无论是在南海维权、钓鱼岛问题,还是在打击分裂活动方面,大陆都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和能力。 管碧玲的这番言论,让人想起数月前一件类似的案例。
两岸统一,势在必行 今年,国台办推出的"'台独'打手、帮凶迫害台湾同胞恶劣行径举报专栏"。 这个看似简单的网络专栏,却引发了岛内的强烈震动。 专栏推出后,深得人心,群众举报踊跃。 据报道,推出当日就收到不少举报信。
面对举报专栏的巨大影响,民进党当局坐不住了。 他们竟然声称"大陆对台没有管辖权",试图否定大陆举动正当性。 这种说法不仅在法理上站不住脚,在现实中更是不堪一击。 对此,4月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明确指出: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,国家绝不允许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、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。 对以身试法的顽固分子,不管其身在何处,国家执法司法机关都将一追到底,依法严惩。
从民进党当局的"没有管辖权"到管碧玲的"没有执法权",这种一脉相承的否认态度,恰恰证明了他们内心的虚弱和恐惧。 如果大陆真的"没有权力",他们又何必如此紧张? 如果举报专栏真的"没有意义",他们又为何要公开反对? 事实胜于雄辩,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。 两岸统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任何螳臂当车的行为都将被碾得粉碎。
中国新闻网2025年9月24日报道国台办:大陆海警在相关海域执法巡查是合法正当之举
财联社2024年4月16日报道国台办回应民进党当局称大陆对台没有管辖权
中时新闻网2025年9月24日报道海委會批陸海警擾台「宵小之舉」陸國台辦強硬回應了
浙江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