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6年考研人数预计延续下降趋势,实际人数或在350万至380万区间。这一预测基于多重因素的综合分析:
一、下降趋势的延续性
历史数据支撑
2023年考研人数达峰值474万,2024年回落至438万,2025年进一步降至388万,形成“两连降”格局。若按当前降幅(5%-8%)推算,2026年人数可能降至368万至375万。
结构性分流效应
就业市场升温:2025年国考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(341.6万),互联网大厂硕士起薪仅比本科高15%,削弱考研吸引力。
替代路径增加:考公、留学回暖(2025年雅思参考人数增长24%),部分考生转向其他发展路径。
研究生“含金量”稀释:部分硕士毕业生起薪低于本科,投入产出比失衡促使考生理性选择。
二、局部竞争与扩招红利
扩招方向明确
专硕扩招:2025年专硕招生占比达68.99%,2026年预计进一步提高,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(如会计专硕、法硕)。
前沿领域倾斜:人工智能、新能源等专业扩招幅度大,中西部高校扩招比例比东部高15%-20%,分数线相对友好。
头部院校竞争加剧
尽管整体人数下降,但985/211院校及热门专业(如电子信息、能源动力)报考热度不减,局部竞争仍激烈。
三、考生行为变化
“盲目二战”减少:2024年二战生跟风比例达68%,2026年降至41%,考生决策更趋理性。
择校逻辑重构:从“唯名校论”转向“国家战略需求+个人核心竞争力”,专硕、推免政策变动成为关键考量因素。
浙江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